再说一墙之隔的白明玕,白天明玕看了一眼桐月的玉坠当时就觉得有些眼熟,等到后来知道桐月就是小时候那个非常折腾人的妹妹之后,不由得觉得,自己把桐月带回来简直就是作茧自缚。
明玕从自己的行李包里拿出一个小包,又从小包里拿出来一个精美的盒子,打开盒子,里面俨然是一块跟桐月的吊坠有九成相似的玉玦。看着玉玦,明玕陷入往事的回忆,脸上带上了一丝笑容。
明玕的记忆自然比桐月的记忆完整很多。明玕记得,当年爷爷病重,叔叔阿姨带着女儿“童童”回来探望,却没想到这竟然是最后一面。爷爷去世的时候自己非常伤心,叔叔阿姨劝了很多次,可是自己还是没法接受爷爷离开自己的事实。后来,叔叔阿姨因为忙于爷爷的后事,无暇照顾女儿,就把照顾女儿的任务交给了自己,毕竟是自己名义上的妹妹,明玕反驳不了之下只好接受了。
那时的明玕完全想不通,“童童”那小小的身躯怎么会蕴藏那么多的能量,哭起来简直比夜晚的狼嚎还吓人,一直叫着“爷爷,我要爷爷……”刚刚接手的自己烦不胜烦,看着哭成泪人儿的“童童”心想,“我还想要爷爷呢!比你想得多得多,可我又能怎么样,还不是要逗你这个小恶魔!”
因为“童童”的哭闹,使得明玕完全没有时间伤心爷爷的离世,整天想的就是怎么才能让这个小恶魔转移注意力不去想爷爷。那时的明玕已经16岁了,却不得不做孩子王带着她和村里的小朋友们玩,爬树、捉迷藏、钓鱼、爬山……将小时候的游戏又玩了个遍。
十岁的“童童”精力旺盛的惊人,在山上跑得比明玕这个大男孩还快,还特别喜欢往茂密的树丛中钻,往往一个不留神儿人就不见了。怕她年纪小迷路出事,就尽职尽责的满山找,往往等明玕几乎爬遍整座山累的站不起来时,“童童”不知从哪跑出来埋怨自己跑得太快把她丢下了,看着明玕气得冒火,然后就开心地跑远了。类似这样的恶作剧数不胜数,以至于每天明玕醒来就觉得睁眼是噩梦的开始。
后来,明玕发现“童童”只有在一个地方的时候会比较安静,那就是爷爷的书房,在那里,“童童”会乖巧地或坐或站,而不是像在其他地方一样好动乱窜。于是,每次觉得累了,明玕就会把“童童”捉到书房,教她写大字、背诗、给她讲故事。“童童”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似的不喜欢学习,反而每次进书房都挺开心,即使在书房行动很拘束。
渐渐地,两个人在书房的时间越来越长,“童童”越来越喜欢这个像爷爷一样懂得很多的明玕,明玕也越来越喜欢这个聪明调皮的女孩儿,两个人相处的很是和谐。
一天,明玕回卧室午睡,却惊讶地发现“童童”竟然在自己的卧室里,而卧室门本来是锁着的。“童童”正在翻看书架,见明玕进来,一不小心从书架上带下来一个盒子,里面的一对玉玦掉了出来。“童童”看见分开的一对玉玦,立刻放声大哭,哭声歇斯底里,竟然奇异地让自己有些心疼。明玕不明白“童童”为什么哭了,哄了半天,等“童童”缓过来时却两眼红肿语气像个土匪地说着,玉她很喜欢以后就是她的了,明玕一下子哭笑不得。
那一对玉玦是爷爷送给明玕的礼物,让他以后送给自己妻子的定情之物,明玕自然舍不得把玉送给“童童”,但是也舍不得“童童”再哭,于是就把玉的意义讲给“童童”听,“童童”听了之后马上表示等自己长大了嫁给大哥哥,现在的玉是自己的别再想拿回去了,说完抢了一块玉玦就跑了。
然后,就没有然后了……
从回忆中回到现实,明玕发现,过了这么多年,当年的小姑娘如今竟然一点没变,一样的让人头痛!
第二天明玕晨练回来,惊奇地发现桐月竟然还没有做好早餐,明玕疑惑地看向老杨大夫,老杨大夫摇摇头表示不知道。
这时,桐月伸着懒腰从楼上下来,两个大大的黑眼圈挂在脸上,精神萎靡,一看见明玕就好像如临大敌似的一脸的战意,“冰块竹,我告诉你,虽然咱们都是爷爷的孙子孙女,但是我告诉你,我不会喊你哥哥的,你就死了这条心吧!”
明玕一脸的无奈,点点头,“我知道。”
桐月话说出口就后悔了,刚刚这话好像是在说自己不把他当一家人一样,多伤人啊!于是赶紧弥补,“不过,毕竟我们都是爷爷的孙子孙女,所以我们还是一家人,知道吗?”
明玕眼神中多了些笑意,继续点头,“我知道。”
桐月满意了,点头说道,“你明白就好,即使我们都是爷爷的孙子孙女,我们也不是兄妹的关系,我们就只是孙子和孙女的关系而已。”
明玕的笑意更盛了,看着桐月在那里自说自话,接着点头,“我知道。”
老杨大夫在一旁不干了,两个人竟然一大早就眉来眼去耽误正事,不满地打岔,“你们一大早的说什么绕口令啊,把我都听晕了!桐丫头,我饿了,赶紧做饭去,我要喝粥哦!”
解决一件心事的桐月点点头向厨房跑去,抓紧时间做早饭去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