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红火火的正月终于结束了,温平村的煤窑也开工了。本章节由芗`忖`暁`説`網www。XiangcunXiaoshuo.com提供
雪怡及时买了一拖拉机煤块,才把铁炉子生着,她擦洗的时候终于有了热水。有了热水也就能开始发面,发面用水还得到农机厂大院里挑,尽管她心急如焚、快步如飞,每次挑水也得二十分钟。
屋子温暖,热水充足,就能把老母亲接到这里。
弟弟白雪亮搬来了电视机,让她们解闷。老母亲为了让她全身心投入打烧饼,主动承担起全部家务,就连脏衣服都由母亲搓好了,她再到河里冲洗。
虽然母亲年事已高,干活慢慢悠悠,但是干了一辈子家务的老人,干这些活还真是娴熟轻松。
一个月的筹备、清洗、整理,把厨房简单粉刷后,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面貌。她又日夜兼程,奋战了五天,把将近一千斤白面一盆一盆地和好,汇集到八个大瓮里。
亲人们在自己最危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,加大了她的动力。变被动为主动,变不满为平衡。有这么多人的帮助,没有理由不帮助炎儿读完大学!
老母亲习惯于村里寂静的环境,刚来时有点不适应,每天目不暇接、心神不宁、情绪有点波动。
不过,没几天就适应,还有了要好的熟人。她感慨地说:“还是城里好啊!坐在门口就能看见来往的车辆和人群。”一直住山沟的老母亲做梦都没想到,这辈子还能当一回城里人!
雪怡把梯云阁用过的、扎着“烧饼”两个字的一扇门帘挂在门口,又用一块三合板,把“烧饼”两个字写上,挂在门前的水泥柱子上,这就是她的招牌。跟别的铺面房高高挂着的大广告牌比起来,显得有点凄惨、苍凉。
一切安排就绪,终于在三月中旬开张了!开张的第一天,由于邻居们的同情与支持,来了个开门红!每家店铺的人都买回了雪怡的烧饼。
意想不到的销量,意想不到的收入,让愁闷了多长时间的雪怡,脸上第一次绽开了开心的笑容。
就在她挑水困难,感觉美中不足的时候,听到一个好消息:二楼的大饭店有自来水!啊!如果她能去饭店挑水,那可是减轻了多么繁重的苦力啊!
因为她的发面装满一大瓮,就得四桶水,加上熬碱水、做饭、洗衣,一天七八桶水要跑四次,从农机厂挑回来,就得将近两个小时。
雪怡一打听:人家不是公用水管,是自己挖的水井、买的水泵,怎好意思开口要水?
饭店的那对年轻夫妇三十出头、事业有成,全来自他们的品性。女老板同情她的遭遇,敬佩她的毅力,主动提出供她用水。
为了减少对人家频繁的打扰,雪怡专门用两个大瓮装水。挑水时由小桶换成大桶,隔一天挑八次。四十公斤重的两桶水压在肩上,从二十五个台阶走下来,她的双腿发抖、肩膀疼痛难忍。但节省了挑水时间,她的心情异常激动。
二十五个台阶,别看只有那么短的距离,可不是那么好走的,第一次挑水时她就成了落水鸡。
她下楼的时候,知道楼梯前低后高,她知道把前面的水桶压低。但是随着脚步“噔噔”往下走,后边的水桶跟高高的台阶直接碰撞,撞出高高的水花,水花毫不留情地撒在她身上……
后面的水桶的水洒了一半,她哪能拽住前边那重重的水桶?水桶当即把她拽倒,她抱着扁担从十几节楼梯上滚了下去。
众人关切地走过来问候,她更加难堪。将近五十岁的女人从众目睽睽的楼梯上摔下来,别人会笑掉牙的。她一滑碌起来,忍着腰部的巨疼说了声“没事”,就跑了回去……
此后她下台阶特别小心,横着扁担稳步下行。几天后,肩疼减轻,浑身越来越有劲,下台阶轻车熟路,跑八个来回只需半个小时。
开张半个月了,由于她笑口常开、态度和蔼、赢得了顾客的好评。由于她的烧饼异香、色泽漂亮而顾客盈门、生意兴隆。由于她特殊的家庭状况而名声大振,众说纷纭:
“她的丈夫真有福气,找到这么能干的老婆。这么大岁数的人了,一个人干起了这么繁重的烧饼加工,做到了一个男人都很难做的事情。”
“听说她没有男人,一个人供她的儿子上大学,不干不行啊!”
“她的男人死了?为什么她一个人供?”
“没有,他们离婚了。男人霸占了家里的烧饼铺,却不管儿子上学,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巨款。唉!快五十岁的女人真是不容易……”
烧饼已经是供不应求,想要吃到雪怡的烧饼就得排队等。
老母亲起到了应有的作用,她在大房间把女顾客招引过去,跟老母亲聊聊天,解除了等待的烦躁与焦急的心情。等顾客把烧饼提在手中,还得跟母亲把没说完的话题继续完成。
为满足顾客,也为把钞票赚到手,雪怡每晚加班都到凌晨。母亲看着女儿的辛苦与劳累,不忍心独自睡觉,总想坐在女儿身边陪伴她把烧饼打完。但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,还是忍不困意的袭击,在女儿的催促下才不舍地回屋休息。
雪怡有母亲的陪伴,有母亲的温暖,“世上只有妈妈好”的歌词在那静静的夜晚她哼了一遍又一遍。倍增的精神,使不完的力量,用一个月四十袋白面的超常速度(正常男人三十袋,一袋四十五斤),满足着顾客的需求。
顾客满意的笑容使她更加快乐,顾客的赞誉声让她忘乎所以,最兴奋的还是可观的收入。
开张后的一个月,她还清了所欠供货商的(梯云阁时的供货商)、开始的两次面款(一次十五袋),还积存了四十袋(将近两千斤)白面。
两个月内,她提前给炎儿寄去了两个月的生活费。电话里她听到炎儿高兴的声音,她高兴的合不拢嘴。只要再接再厉苦干三个月,她计划把二哥和表哥的钱还清,减轻外债的压力。
……
就在雪怡雄心勃勃、得心应手的时候,全国性的一场大灾难突然降临了!没时间看电视的她,刚刚听到一些消息还以为是流言蜚语。几天之内,非典就像狂风一样,席卷着中国的几个省市和地区。
城里戒严,村村戒严,公交车上喷上了预防的药水。闷热的天气,人们戴个大口罩很不适时宜。防疫站排起了长长的队,中药铺的预防药抢购一空,县医院组织了非典救护队。
市场里饭店放假、店铺关门、人流量急剧下降。整个市场就跟凝固似的,好不凄凉!
她听到人们在外边的议论、毛骨悚然,天天有死人的消息。北京的几个医院有医生护士接触到非典病人也相继死去。这样的噩耗在电视上播出以后,每个人都非常痛心而又极具恐惧。
这让她天天提心吊胆、诚惶诚恐。天天在晚上七点钟停下手中的活,回到屋内看新闻,观察着北京的动向,担心着儿子的安慰。
好在她的烧饼生意还能坚持。虽然没有人再走亲戚,但顾客不敢吃放久了的副食而光顾了她的铺子。因为烧饼是从火炉里直接取出来的,没有细菌的浸入。
她相信,国家会想办法制止住非典的漫延,北京的学校领导也会顾及学生的安危。她更相信,有再大的危险也轮不到自己,因为她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,早已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里,只要有顾客她就会坚持到底。
为了她的小儿子,活一天就要拼一天,抓住活着的每一天为小儿子多攒钱。纵然有灾难降临,闭上双眼,她也会用微笑告诉儿子:她已经尽力!
……
大哥雪春到城里进药,第一次光临她的烧饼铺,看到她红火的生意没有再挑剔。
只是不屑一顾地说:“哈哈!这个房子造就就是打烧饼用的。”而后又问雪怡:“你怎么瘦的不成样子了?是不是每天不吃东西?我刚进门的时候,差点认不出你来了。”
雪怡听后心里酸酸的。想:“大哥啊!你不知道妹妹是用小刀把这个房子一点一点刮出来的,倒出的脏水也能汇成一条长长的小溪。拆灶台的渣堆成了一个小山堆。瑞霖盘炉我和泥,用水桶提着泥在转块堆上走来走去,不知道跌倒了多少回?
“你不知道我为了赶时间参加二哥女儿的婚礼,一天一夜和了将近三百斤面粉,手腕疼的一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。我咬着牙不敢大声呻吟,一晚没合眼,第二天还要去温平村给结婚的侄女拿回定做的绣花鞋垫。
“可你?在妈妈面前指责我,骂我不早点回来为婚礼帮忙,骂我这个女儿有什么用?我心里真是很委屈啊!但我不敢吭声。我由衷地感谢表哥、表弟、二哥和弟弟,感谢云祥两口子还有瑞霖,唯一没有帮忙的就是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