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>“那么我们当前还面临其他哪些危机呢?”我问。
“这个嘛,应该很多。”比尔说。
“咱们先从大的说。经济危机或称金融危机算一个,上次金融危机之后,世界至今还没完全走出危机阴影。”
“还有生态危机。”
“对。你先把这些一条条记下来,然后咱们分别研究分析。今后人员大量增加后,我们要以各种危机为课题组建多个研究小组。”
“我们真的能够增加人手吗?尤其在没有经费情况下?”
“事在人为。咱们先做好准备。”
“好的。”
比尔电脑技术不错,没几下输入完毕,等我下文。
“下一个危机是难民危机,其实应该算是中东难民危机,只不过这些难民跑到欧洲来了,才成为欧洲难民危机。还有,非洲粮食危机。”
“还有个大危机。”
“对,朝核危机。其实这不止是涉及朝鲜及其周边国家的危机,核危机同样是全人类的危机。多少年来一直是悬在整个地球人类头上的达克摩斯之剑。”
“另外就是恐怖袭击或称恐怖主义威胁危机。”
“对,这也算一个。还有一个是人口危机。”
“人口危机?”
“是啊,现今世界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,老龄人口占比越来越高,这只是问题之一;问题之二,有没有科学测算,地球可承载最大人口数量是多少?有的说七十亿,有的说一百亿,到底多少亿?现在地球人类总人口已经达到多少亿?距离饱和还有多少空间?达到饱和怎么办?”
“是啊,这个问题平时没人考虑或者较少考虑。”
“这难道不是一个危机吗?”
“是啊,肯定是危机。而且非常难以解决。人类越文明,人类寿命就越长,老龄化问题会越来越严重;而人口增长如果不加限制,地球很快会发生人口爆炸,地球不堪重负,必定会发生各种生态的以及人类自身的各种危机。它其实是各类危机的总要素。而其本身也是危机。”
“说到这点,我这里正好有份资料。去年,世界自然基金会f发布了《地球生命力报告》。在报告中,f使用了‘地球生命力指数’概念,即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巨型的仓库,那么这个仓库里的资源还够人类使用多少年。地球生命力指数pi由陆地、淡水、海洋生物群落三个独立的指标组成,该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地球资源量的改变。全球地球生命力指数在1970年至2010年间下降了52。这表明,总的说来,脊椎动物物种种群规模平均约为40年前的一半。《报告》指出,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已超过自然可再生能力的50,需要15个地球才能承载目前人类的生态足迹。近40年以来,全世界野生动物的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半,其中淡水物种的种群规模平均下降了76,但人口在不断增加,导致人均消费的不断增加,地球所产生的资源总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。按照这样的需求发展模式继续下去的话,到2050年会需要三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所需。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同时,人口和人均消费的增长正驱动着全球‘生态足迹’的增加。所谓‘生态足迹’是指维持一个人、地区、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,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、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。一个国家想要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,就必须保证人均生态足迹要低于地球人均生物承载力,同时还能保持全球定义标准下的体面的生活水准。但目前人类每一年需要的资源,地球需要一年半才能产生出来。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使得水资源短缺问题正在日益恶化。”
“这样看来,这种危机会衍生出许多种危机。”
“是啊,咱们把上列危机一条条看下来,都是大危机当中套小危机,环环相扣,并非孤立事件。也只有从这样的高度出发,我们这个危机办公室才能拿出有份量的意见或报告,而且是站上学术角度和高度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。”
“这正是我喜欢和擅长的。我刚刚博士毕业,还没有多少实际经验,如果这时就让我面对那些具体危机问题,真有难度。”
“我们更多研究机构或组织性质,无权也无力直接处理那些问题。你看,许多问题,很多国家上手,都没有办法解决,靠我们这些人根本不行。当然,我们站在联合国角度,具有一定发挥余地和空间。并且我们同样不能仅仅依靠自己,而是应该充分利用、调动各种研究机构和组织的力量。”
“是啊,搞这么大课题,我们两人远远不够呀;哪怕仅仅是与各类组织联络沟通,我们两人都忙不过来。”
“这个以后再说,咱们先干起来。人员和经费问题我来解决。有了成绩,其他一切都好说,如果什么都做不出来,提出要求也会让人迟疑甚至怀疑。这样,咱们两个同时动手,我负责建立与各有关组织的工作联络机制,解决人员资金问题。你负责理出危机问题大纲,然后再逐个细化,将咱们的大树建立起来。”
“大树?”
“是啊,树形结构体系呀。”
“明白了。”<>